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高校电信营业厅在办理校园卡业务时,常要求学生提供身份证、学生证等敏感信息。部分营业点存在违规收集、存储用户数据行为,甚至将信息转售给第三方机构,导致学生频繁收到诈骗电话和短信。
- 办理业务时强制留存证件复印件
- 未经明示的信息共享协议
- 业务员私自登记通讯录信息
虚假宣传与合同陷阱
部分营业厅通过「四年合约优惠」「免费会员任选」等话术诱导学生签约,实际存在条款缩水现象。如承诺的月租费用在半年后自动上涨,视频会员需每月抢购且余量不足,与合同约定严重不符。
- 模糊表述优惠期限
- 隐藏自动续费条款
- 口头承诺与书面合同差异
违规代理与授权不清
校园内存在未经官方认证的代理点,使用伪造的业务受理单开展活动。学生缴费对象与合同主体不一致,导致后续维权困难,如2022年某案例中收款方为第三方服务部而非电信公司。
网络质量与售后服务问题
校园电信卡普遍存在网络频繁断连、信号覆盖不全等技术缺陷。出现问题时,营业厅推诿处理责任,注销流程复杂且可能产生意外欠费,部分学生遭遇催缴电话威胁。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303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