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隐瞒关键资费信息
部分营业厅业务员在办理宽带或套餐时,刻意淡化关键收费条款。例如有用户办理宽带附赠电话卡时,未被告知需收取高额漫游费,最终产生千元欠费。类似案例中,运营商未明确告知套餐外流量计费规则,导致消费者超额扣费。
二、私自开通增值服务
存在后台系统擅自添加收费项目现象,消费者往往数月后才发现异常扣费。典型表现为:
- 未经确认自动开通视频彩铃等增值业务
- 合约期内随意更改套餐资费标准
- 以”系统错误”为由重复收取服务费
此类操作多通过短信验证码或平台自动开通,消费者难以追溯开通记录。
三、套餐优惠误导消费
宣传话术 | 实际规则 |
---|---|
“58元套餐优惠价38元” | 需叠加其他收费项目 |
“预存返现100%返还” | 分24个月返还且不可提现 |
“免费升级套餐” | 不可降档且增加隐形消费 |
四、强制绑定金融业务
部分营业厅要求办理业务必须开通第三方支付工具。典型操作包括:
- 强制绑定花呗分期支付预存费用
- 以靓号资格为由要求购买高价手机
- 冻结余额宝资金作为信用担保
这些操作实质将通信服务与金融业务捆绑,增加消费者资金风险。
总结与建议
消费者办理业务时应要求书面协议,重点核查:①套餐有效期 ②违约金条款 ③增值业务退订方式。发现异常扣费可向陕西省通信管理局投诉,近年监管处理成功率达82%。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317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