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背景
2022年7月,山东菏泽黄堽镇联通营业厅被曝在未明确告知消费者的情况下,私自代签通信服务协议并诱导充值。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绑定长期合约,且投诉时遭遇工作人员言语攻击。类似事件在通信行业频发,如河南新乡某营业厅通过伪造签名额外收取宽带费用长达六年。
签约乱象成因分析
此类违规操作主要源于三方面因素:
- 业绩考核压力:基层营业厅为完成业务指标,采取欺骗性营销手段
- 监管漏洞:企业自查机制失效,违规操作长期未被发现
- 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对通信服务条款认知不足,易被误导
消费者维权途径
遭遇私自签约时可采取以下维权步骤:
- 收集业务凭证、通话录音等证据材料
- 通过12315热线或工信部网站提交投诉
- 要求企业提供签约原始凭证进行核查
- 协商未果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权益保障法律依据
法律条文 | 适用情形 |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 | 三倍赔偿欺诈行为 |
《民法典》第497条 | 格式条款无效认定 |
《电信条例》第31条 | 通信服务协议规范 |
通信行业需建立双重保障机制:企业层面应加强内部审计,采用区块链技术存证签约过程;监管层面建议设立通信服务专项调解委员会,缩短投诉处理周期。消费者应提升法律意识,及时保存电子证据,通过多渠道维权形成监督合力。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323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