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免费手机背后的合约枷锁
万达广场电信营业厅推出的免费领手机活动,本质是通过24-36个月合约期锁定用户消费。消费者需承诺每月使用指定套餐且不得携号转网,违约金高达手机原价的200%。例如某用户办理299元套餐后发现,三年总支出达10764元,远超手机实际价值。
二、分期贷款暗藏金融风险
部分营业厅诱导消费者通过第三方网贷平台完成交易,常见手段包括:
- 隐瞒贷款性质:以“信用验证”名义操作用户手机开通分期服务
- 自动扣款陷阱:绑定支付宝花呗/银行账户自动划扣
- 征信风险:逾期还款将影响个人信用记录
2024年多起投诉显示,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背负2300-3200元网贷。
三、预存话费套路深度解析
该模式要求用户预存2000-5000元话费,但存在双重限制:
- 话费分24-36个月返还,提前解约不退还余额
- 强制捆绑增值业务(如国际漫游、视频会员)
实际案例显示,某用户预存3000元后,每月仍需额外支付套餐差价。
四、手机质量与限制条款
赠送机型多为定制版中低端设备,存在三大隐患:
- 网络锁限制:仅支持特定运营商网络
- 性能缺陷:采用库存积压的旧款处理器
- 售后限制:需返回指定维修点处理
此类活动通过金融工具与合约条款的复杂嵌套,将手机成本转嫁为长期消费负担。消费者应仔细核查合同中的月均支出、解约条款、贷款明细三项核心内容,必要时要求营业厅出具书面承诺。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75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