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销售误导与话术陷阱
多名消费者反映,平安保险业务员在推销过程中存在夸大收益、隐瞒条款的行为。例如承诺“交满10年返还108%本金”“终身领取收益”,实际合同未载明相关条款。更有业务员以赠送手机等礼品诱导投保,但未告知附加险不退本金等重要信息。
- 虚构返还年限:宣称短期可退本金,实际需20年后返还
- 隐瞒附加条款:主险与附加险返还规则差异未说明
- 夸大保障范围:将消费型保险包装成储蓄产品
二、合同条款不透明问题
消费者普遍反映合同签署流程存在缺陷:
1. 业务员未当场出示完整合同文本,事后补交时关键条款已打印完成
2. 重要条款未用显著字体标注,如附加险消费性质、现金价值计算规则等
3. 存在伪造投保人收入信息以通过核保的情况
三、业务员违规操作现象
监管部门要求的“双录”制度(录音录像)执行不到位:
• 2017年后仍存在未履行双录程序的个案
• 业务员离职率高导致售后无人跟进,新业务员推诿责任
• 未经同意擅自续保扣款,违反《保险法》第十一条
四、消费者维权困境
遭遇纠纷时,消费者面临多重维权障碍:
1. 公司常将责任推卸给已离职业务员,拒绝承担机构责任
2. 维权过程可能被不法中介利用,导致个人信息二次泄露
3. 诉讼需自行举证销售误导,但多数消费者缺乏原始证据
综合多个案例显示,上海平安保险营业厅在销售环节存在系统性风险,主要表现为销售话术误导、合同透明度不足、业务员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建议消费者投保时坚持“三要原则”:要核对条款原文、要留存沟通记录、要确认双录完整性,必要时通过12378热线进行正规投诉。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76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