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促销的主要形式
根据消费者投诉及监管部门披露信息,世贸联通营业厅涉嫌虚假促销行为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
- 夸大优惠期限:将两年期优惠宣称为四年期,通过缩短实际生效周期获取用户入网
- 隐瞒套餐条款:在未出示完整协议的情况下诱导消费者签字,事后单方面变更服务内容
- 虚构价格对比:采用虚高原价制造降价假象,如某款手机标称原价7000元实际仅售5750元
典型案例分析
2025年3月东莞消费者投诉显示,营业员承诺34元/月的四年期套餐,实际合约仅为两年期,导致用户200元预存话费被不当扣留。2024年11月北京用户遭遇”套餐升级陷阱”,89元套餐中的60元流量包无法退订,实际费用超出承诺额度30%以上。
法律后果与监管措施
此类行为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第二十条,侵害消费者知情权与公平交易权。市场监管总局2025年对联通开出40万元罚单,涉及六起虚假促销案件,典型案例包括虚构手机原价、误导性折扣宣传等。中消协建议消费者通过正规渠道核实价格波动,保存促销页面截图作为维权证据。
消费者应对指南
- 办理业务时要求出示完整电子合同并截屏保存
- 通过10010客服双重确认套餐条款及优惠细则
- 遭遇欺诈时保留通话录音、短信记录等证据链
- 优先通过12315平台或消费保网站进行集体投诉
现有证据表明世贸联通营业厅存在系统性营销违规风险,其行为模式具有跨区域、重复发生特征。建议消费者提高警惕,监管部门应建立电信行业黑名单制度,对累计三次违规的营业网点实施停业整顿。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77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