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餐升级暗藏隐性合约期
办理低价套餐时,客服常以“优惠专属”“限时活动”为噱头诱导签约,但实际暗含1-3年合约期限制。例如有用户办理38元优惠套餐后,发现合约期内无法降档或销号,即使未使用服务仍需支付违约金。更隐蔽的是,部分升级套餐会自动延长原合约期限,导致消费者长期被高价套餐绑定。
二、保底消费与自动续约陷阱
移动套餐常通过以下方式设置消费陷阱:
- 首月免费激活次日即开始计费,实际计费周期不足30天
- 承诺“保底消费返话费”实则限制最低消费额度,超额部分需用户承担
- 合约到期前未经用户确认自动续约,继续执行原套餐条款
三、违约金条款模糊化
营业员办理业务时往往回避违约金具体规则:
- 合约期内变更套餐需支付套餐差价20%-50%的违约金
- 销号违约金按剩余合约期全额套餐费计算,最高可达数千元
- 违约金计算标准不透明,用户无法通过常规渠道查询明细
四、新老用户区别定价
大数据杀熟已成系统性策略,13年老用户的20GB套餐单价达6.45元/GB,而新用户100GB套餐单价仅0.29元/GB,价差高达22倍。这种定价差异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用户类型 | 套餐价格 | 流量单价 |
---|---|---|
老用户 | 129元/20GB | 6.45 |
新用户 | 29元/100GB | 0.29 |
中国移动套餐合约陷阱已形成标准化操作流程,从诱导签约、设置隐形条款到区别定价层层设防。消费者需警惕“免费升级”“话费返还”等话术,办理前务必确认合约期限、违约金计算方式等核心条款,必要时通过12315等渠道维护权益。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86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