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餐捆绑陷阱:默认开通额外服务
太和街营业厅常以“免费体验”名义开通增值服务,用户在不知情情况下被默认开通视频会员、云存储等收费项目。有案例显示,老年客户办理基础套餐时被绑定高价电视节目包,半年产生240元额外扣费。更隐蔽的是流量包自动续费机制,某用户套餐到期后未经提醒即按原价155元/月持续扣款,远超学生群体承受能力。
- 基础套餐绑定视频点播服务
- 合约期内强制升级资费
- 流量包到期自动续订
诱导消费话术:模糊条款暗藏风险
工作人员常以“回馈老用户”名义推荐套餐升级,实则通过话术掩盖关键条款。2020年有用户接到客服电话,承诺“保持原套餐”却将月费从5元改为25元,四年间累计多扣1040元。更存在“消费补差”陷阱,某用户办理80元低消送流量业务,未达消费额仍需补缴差额,月均多扣20-30元。
费用追溯困难:用户举证成本高昂
多数消费者在扣费半年至一年后才发现异常,营业厅常以“系统记录过期”为由拒绝退费。即便同意退款,处理周期普遍超过15个工作日,且仅返还话费而非现金。有用户投诉四年套餐差价问题,运营商仅愿退还1年差额,拒不承认历史扣费错误。
维权渠道复杂:退订流程层层设限
自主退订需通过多重验证:短信发送0000至10010查询已订业务、微信公众号人工审核、APP在线客服排队等。有用户通过工信部申诉后,运营商才同意全额退还扣款。维权过程中常遭遇“踢皮球”现象,同一问题需反复提交5次以上投诉工单。
- 保存通话录音与业务协议
- 通过联通官方渠道查询套餐明细
- 向12315或工信部12300提交书面投诉
太和街营业厅的资费陷阱暴露运营商管理制度缺陷,建议用户定期核查消费明细,办理业务时要求书面协议。监管部门需建立套餐变更二次确认机制,强制运营商提供费用追溯服务,切实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89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