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服务态度引发用户不满
2021年杨凌康乐西路营业厅发生的”撕毁客户资料”事件,暴露了基层员工服务意识的严重缺失。工作人员在处理业务时不仅态度恶劣,更因操作不当损坏用户证件后拒绝道歉,最终需通过省级监管部门介入才得以解决。类似问题在2023年投诉案例中重现,用户反映工作人员推诿责任,导致客户多次往返营业厅。
- 证件损毁后拒绝道歉
- 业务办理时语气生硬
- 推诿问题处理责任
二、投诉处理效率低下
从用户投诉记录可见,杨凌营业厅存在投诉响应机制失效的问题。2025年某用户通过社交媒体投诉后,联通客服虽在5分钟内响应,但实际处理仍需依托12345政务热线推动。数据显示:
- 社交媒体响应:5分钟
- 实际问题解决:48小时以上
- 监管部门介入:3个工作日
这种处理效率与《电信服务规范》要求的”48小时响应机制”存在明显差距,导致用户维权成本增加。
三、业务流程设计缺陷
营业厅业务规则存在明显设计缺陷,突出表现在:
- 套餐绑定规则复杂,同名账户办理业务受限
- 设备回收与费用结算不同步
- 系统升级未提前告知用户
2024年用户投诉显示,因系统自动开通”联通助理”功能导致通讯故障,用户需自行发现并取消增值服务,暴露出业务管理流程的漏洞。
杨凌营业厅服务问题的根源在于服务意识薄弱、流程监管缺位和系统设计缺陷的三重叠加。建议建立服务标准量化考核机制,完善投诉处理追踪系统,并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业务流程透明化。消费者维权时应注意保留通话录音、业务单据等证据,必要时可向省级通信管理局投诉。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90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