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案例回溯
2025年抚州用户游先生办理宽带时,发现三年前被单方面将19元套餐变更为89元最低消费套餐,期间未收到任何业务变更确认通知。该案例中联通不仅擅自变更资费,还涉嫌通过假冒消协人员进行调停。类似事件在2023年陕西三折套餐促销中,代理商通过预存话费赠送设备的方式诱导消费,实际仅有副卡享受优惠。
法律规范与违法认定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欺诈行为需承担三倍赔偿义务。2024年多起案例显示,联通业务员在推销中存在以下违法行为:
- 隐瞒套餐变更后的最低消费限制
- 使用非官网号码进行误导性营销
- 未履行套餐变更的事前告知义务
但需注意,警方调查显示部分代理商行为虽存在瑕疵,尚不构成刑事诈骗。
消费者应对机制
权益受损用户可通过以下途径维权:
- 要求企业提供原始通话录音进行证据固定
- 向12315平台提交书面投诉材料
- 依据《价格法》第十四条主张撤销消费合同
企业回应与行业监管
联通官方承认2024年7月存在的话术违规问题,但强调代理商行为不代表企业立场。工信部数据显示,2017年至今已累计处罚联通虚假价格宣传案件14起,最高单次罚款达40万元。
促销活动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已形成系统性风险,需建立代理商行为审计制度与实时话术监控系统。消费者应主动保存营销通话录音,监管部门则需强化对「最低消费」「赠品价值」等宣传用语的合规审查。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91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