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营销话术诱导变更
2025年多起投诉显示,业务人员通过电话营销时强调”套餐价格不变”或”赠送额外权益”,却刻意隐瞒关键信息。用户同意变更后,发现原套餐包含的宽带权益消失,通话时长被缩减,甚至出现低价套餐被强制升级为高价套餐的案例。这种诱导式营销导致用户实际支出增加20%-300%不等,且无法通过常规渠道恢复原套餐。
宣传话术 | 实际后果 |
---|---|
赠送20元补贴 | 基础套餐资费翻倍 |
保持价格不变 | 宽带权益被剥离 |
二、服务流程存在缺陷
争议处理机制暴露出三大问题:
- 业务办理与撤销权限不对等,升级套餐可电话办理,降级需现场验证
- 48小时反馈机制形同虚设,超半数投诉未获及时响应
- 客服部门与营业厅责任推诿,用户需反复提交相同材料
有用户耗时6个月经历5次申诉,仍未能成功变更套餐,反映出系统内部存在流程壁垒。
三、新老用户区别对待
套餐政策呈现明显双轨制特征:
- 新用户可办理31元含宽带套餐,老用户同内容套餐需支付58元
- 低价套餐仅向新用户开放,老用户被限制办理
- 优惠活动有效期条款存在差异,老用户需承担更高违约风险
这种区别对待导致十年以上老用户月均资费达到新用户的1.5-2倍,成为争议集中爆发点。
套餐变更争议本质源于运营商盈利模式与用户权益保护的失衡。2025年监管数据显示,涉及套餐变更的投诉同比上升37%,建议用户办理业务时要求书面确认条款,遭遇侵权应及时通过工信部渠道维权。行业需建立套餐变更二次确认机制,并取消新老用户差异化定价政策。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102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