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县电信营业厅为何强制绑定5G套餐引争议?

勉县电信营业厅被曝通过隐瞒条款、捆绑销售等方式强制用户办理5G套餐,导致高额扣费及解约纠纷。尽管工信部早有明文禁止,基层执行中仍存在合同欺诈、投诉推诿等问题,折射出5G推广指标与用户权益保护的深层矛盾。

事件背景与争议焦点

2024年以来,勉县多名消费者反映当地电信营业厅办理业务时遭遇强制绑定5G套餐。典型案例显示,用户在办理基础套餐过程中,营业员通过话术诱导或隐瞒合约条款,擅自附加5G升级包,导致月费异常增加且无法自主取消。如某用户办理169元套餐后,连续四个月被多扣530元费用,解约时还被要求支付高额违约金。

强制绑定套路与用户困境

涉事营业厅主要采用三类操作手法:

  • 隐瞒合约内容:办理时未明确告知套餐包含5G升级包及解约条件
  • 捆绑销售策略:将宽带安装、流量赠送等活动与5G套餐强制关联
  • 系统权限滥用:未经用户确认后台添加服务项目,且限制套餐降级权限
典型投诉案例对比
时间 投诉内容 涉及金额
2024-10 校园套餐被绑定5G服务 无法解约
2024-11 套餐升级产生违约金 800元
2025-02 免费流量诱导绑定 100元/月

政策规定与执行差距

工信部早在2021年发布的《关于提升5G服务质量的通知》中明确要求:不得未经用户同意开通5G套餐,办理合约套餐前需明确告知解约责任,且需保障用户自主选择4G/5G套餐的权利。然而实际操作中,部分营业厅为完成考核指标,仍通过以下方式规避监管:

  1. 利用电子签约流程的快捷性,弱化关键条款提示
  2. 将5G套餐与基础服务捆绑,变相剥夺选择权
  3. 投诉处理时以“用户已签字”为由推诿责任

消费者维权难点

受侵害用户普遍面临三重维权障碍:① 营业厅拒绝提供签字版合同原件;② 客服渠道互相推诿,处理周期超四个月;③ 违约金计算标准不透明,部分案例显示运营商仅退还46%多扣费用。

解决路径与行业反思

当前争议的破局需要多方协同:监管部门应建立套餐变更实时备案系统,要求运营商上传完整签约录音及合同扫描件;消费者办理业务时应坚持索取纸质协议,并对营销话术全程录音。从行业生态看,5G用户发展指标压力与基层服务质量间的矛盾,仍需通过更科学的考核机制加以平衡。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105414.html

上一篇 2025年3月17日 上午12:16
下一篇 2025年3月17日 上午12:16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