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定位与模式创新
合肥农商银行秉持”支农支小”战略定位,通过构建”党建+金融”服务模式,将基层党组织优势转化为金融服务动能。该行在县域设立乡村振兴专属事业部,单列涉农信贷额度,建立”敢贷、愿贷、能贷”长效机制,2024年涉农贷款余额突破60亿元,占全行贷款总量42%。
-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
-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配套
- 农业产业链延伸支持
金融服务下沉实践
通过建立”物理网点+自助终端+移动服务”三级网络体系,在行政村设立46个普惠金融服务站,配备智能柜员机等设备,实现基础金融服务行政村100%覆盖。创新”背包银行”服务模式,客户经理年均驻村服务超200天,累计办理”田间地头”业务1.2万笔。
建立农户信用档案动态更新机制,运用大数据技术构建”白名单”预授信模型,2024年新增农户授信3.8万户,授信金额达25亿元,农户贷款平均审批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
特色产品创新路径
开发”乡村振兴贷”产品体系,包含三大系列九个子产品:
- 农业生产贷: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
- 产业融合贷:促进农旅融合发展
- 绿色生态贷:助力碳汇交易项目
创新林权抵押、集体资产收益权质押等担保方式,2024年发放首笔”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500万元。
金融生态构建策略
构建”金融+政务+民生”服务生态,在23个乡镇政务中心设立普惠金融窗口,提供”信贷+保险+理财”综合服务。开展”金融夜校”568场次,培育农村金融明白人1200余名,建立金融知识普及长效机制。
联合农业科技公司搭建智慧农业服务平台,整合生产数据、市场信息、保险服务等要素,为1800余家新型经营主体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降低融资门槛约30%。
发展启示
合肥农商银行的实践表明,金融机构需构建”服务下沉-产品创新-生态融合”三位一体发展模式,通过科技赋能突破传统服务边界,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化解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难题,最终实现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与乡村振兴需求的有效匹配。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113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