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漏洞曝光详情
央视近期调查发现部分电信营业厅存在SIM卡异常补办漏洞,诈骗分子通过伪造身份证明材料,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完成手机卡挂失补办,进而实施二次诈骗。典型案例显示,犯罪团伙利用该漏洞获取用户通信权限后,短时间内即可完成支付验证码拦截和资金转移。
新型诈骗手段解析
最新曝光的”手机口”技术诈骗呈现以下特征:
- 利用多部设备建立虚拟通信中继站
- 通过境外服务器隐藏真实号码归属地
- 采用职业背货人进行赃物跨境转移
诈骗分子常伪装成运营商客服,以套餐升级为由诱导用户提供验证码,或通过”屏幕共享”功能实时监控用户操作。
用户防范指南
- 办理业务时要求现场人脸核验
- 设置SIM卡密码并定期更换
- 开通银行卡夜间锁功能
- 拒绝非官方渠道的远程协助请求
技术防护建议
运营商应建立三重防护机制:
层级 | 措施 |
---|---|
初级验证 | 生物特征识别 |
中级防护 | 异常操作熔断机制 |
高级预警 | 跨省业务联动核查 |
建议用户定期清理老旧磁条卡,支付平台设置转账延时到账功能,保留至少两张不同银行的应急账户。
防范电信诈骗需建立多方协同机制,用户应提高对新型技术诈骗的认知,运营商须完善身份核验系统,金融机构则要加强异常交易监控,共同构建立体化防护体系。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146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