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反诈政策执行争议
安徽移动部分营业厅以执行工信部反诈政策为由关停用户号码,但实际操作中存在过度执法问题。用户常因“通话异常”“疑似营销号”等模糊理由被停机,运营商却无法提供具体违规证据或法律依据。更有案例显示,停机后才发送验证短信,导致用户难以及时申诉。
二、风控机制存在缺陷
移动采用的停机判定标准引发广泛质疑,主要问题包括:
- 大数据模型误判率高,存在随机抽取新号码强制停机现象
- 停机规则严于其他运营商,甚至切断正常流量服务
- 二次停机即强制注销号码,缺乏缓冲机制
三、用户信息管理漏洞
内部合作商泄露用户信息导致骚扰电话激增,移动为应对投诉反而对用户采取“一刀切”关停策略。另有案例显示,实名制十多年的号码仍被以“未认证”为由停机,暴露出系统数据同步缺陷。
四、沟通与服务渠道缺失
被停机用户面临多重维权障碍:
- 客服无法说明具体停机依据
- 线下复机需提供工作证明等额外材料
- 投诉处理流于形式,回复模板化
安徽移动的擅自停机行为本质上是将监管成本转嫁给用户,既违背《电信条例》保障通信自由的原则,也与其国企社会责任相冲突。建议建立分级预警机制,完善申诉渠道,并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受影响用户进行补偿。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191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