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程繁琐加剧用户困扰
广州移动客服要求用户通过本机电话申请套餐变更后,还需完成复核电话与短信回复双重确认。但实际操作中,客服常未明确告知完整流程,导致用户误以为电话确认即完成操作。有用户因未及时回复短信,连续三个月遭遇套餐降级失败,期间多次投诉仍被要求重复提交申请。
关键流程节点包括:
- 本机拨打10086申请
- 次日接听复核电话
- 24小时内回复确认短信
二、投诉机制形同虚设
用户通过10086热线、工信部、国家信访局等多渠道投诉后,仍遭遇客服推诿:有客服直接挂断电话拒绝处理,有案例显示工单被擅自标记为“已办结”但实际未解决问题。更存在不同客服对同一投诉给出矛盾答复的现象,暴露出内部信息同步机制失效。
典型事件时间线:
- 2025年1月5日首次投诉被挂断
- 2月24日二次投诉未获解决
- 2月25日系统强制关闭投诉工单
三、考核制度催生敷衍态度
客服人员为达成通话时长、工单关闭率等考核指标,采取“快速挂断电话”“模糊处理条款”等应对策略。有营业厅工作人员拒绝出示合同条款,对违约金等关键信息避而不谈,用户被迫多次往返指定营业厅办理基础业务。
考核项 | 用户影响 |
---|---|
平均通话时长 | 客服急于结束对话 |
工单关闭率 | 问题未解决强制结案 |
投诉响应时效 | 模板化回复规避责任 |
广州移动客服问题的本质在于:业务流程设计与用户认知存在断层,内部监管机制未能有效约束服务行为,绩效考核导向偏离服务本质。需重构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流程,建立投诉处理追踪系统,并将用户满意度纳入核心考核指标。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215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