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优惠套餐诱导消费
志丹电信营业厅通过“凭授信额度领取手机”等话术吸引用户,实际在未明确告知的情况下,以用户名义与第三方金融机构签订贷款协议。消费者在办理宽带业务时,被告知交300元即可获得标价1300元的手机,事后发现被擅自办理了1000元消费分期贷款,严重侵犯知情权。
二、合同文件暗藏欺诈条款
违规操作呈现系统性特征:
- 签约文件未加盖企业公章
- 业务员代签消费金融协议
- 套餐有效期条款模糊处理
如某用户在升级套餐时,工作人员刻意隐瞒违约金条款,导致改回原套餐时被要求支付800元费用。
三、费用隐瞒与强制捆绑
消费者常遭遇隐形收费陷阱:
- 自动开通WIFI提速包(月增19元)
- 设备租赁费伪装成套餐优惠
- 话费返还承诺未写入合同
某用户升级219元套餐时,实际产生摄像头月租、存储空间费等4项附加收费,月支出增加30%。
四、用户维权困难重重
电信运营商设置多重维权障碍:
投诉渠道 | 处理效率 | 成功率 |
---|---|---|
10000客服 | ≤72小时 | 28% |
营业厅协商 | ≥7日 | 15% |
工信部投诉 | 15工作日 | 63% |
即便提供录音证据,运营商仍以“用户签字即认可”为由推卸责任。
志丹电信营业厅的营销行为已构成系统性消费欺诈,建议消费者办理业务时坚持“三必须”原则:必须核对公章文件、必须留存录音证据、必须逐条确认收费明细。遭遇侵权时应立即向工信部(12300)提交书面投诉。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220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