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背景与案例回顾
2024年7月,昌吉市民张先生陪同母亲至建设路移动营业厅办理手机号过户,因号码被认定为“靓号”,被要求签订十年在网协议。类似事件在全国多地频发:湖南用户过户使用十余年的号码时被强制签订20年低消合约,西安用户因继承父亲号码需承诺20年使用期并支付违约金。
运营商协议要求的原因分析
运营商主张此类要求基于以下逻辑:
- 号码资源管理:将特定数字组合定义为“靓号”并归类特殊管理
- 成本回收机制:声称靓号需通过长期合约平衡“选号费”成本
- 内部制度约束:部分营业厅将协议签订作为系统强制流程
法律争议与消费者权益
该做法引发多重法律争议:
- 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9条关于自主选择权的规定
- 涉嫌单方面变更合同条款且未尽告知义务
- 与工信部《电信网码号资源管理办法》第3条关于号码国有属性的冲突
时间 | 事件 |
---|---|
2024-07-04 | 昌吉用户首次投诉十年协议 |
2024-12-16 | 武汉用户起诉五年低消合约 |
2025-02-10 | 工信部投诉成功取消合约案例 |
用户应对建议与案例
有效维权途径包括:
- 向工信部投诉平台提交书面申诉
- 要求运营商出示原始入网协议
- 通过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主张格式条款无效
2025年长沙用户通过媒体曝光和行政投诉,最终取消原20年靓号协议;厦门用户通过系统补登记完成非合约过户。
运营商以靓号管理为由设置长期合约的行为,既缺乏明确法律依据,也与号码资源国有属性相悖。消费者应积极运用投诉机制维护权益,监管部门需强化对格式条款的审查力度。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230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