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移动营业厅用户为何被标记敏感?

江苏移动用户因账户被标注”敏感用户”引发隐私争议,运营商用户画像系统曝光。事件揭示行为数据分类标准与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边界冲突,超三成用户接受标签管理但要求知情权。

事件背景与用户争议

2024年12月,有网友在江苏移动营业厅办理套餐变更时,发现其账户页面显示”用户标签:非家庭决策人,敏感用户”的红色加粗标注。该事件经社交媒体曝光后,引发关于用户画像合理性的广泛讨论。

争议标签示例

根据用户上传的截图显示,标注界面位于”统一支撑平台-前台营销”系统模块,包含以下分类维度:

  • 消费决策权:家庭决策人/非家庭决策人
  • 服务响应度:敏感用户/普通用户

敏感标签分类依据

业内人士分析,运营商可能基于以下行为数据建立用户画像:

  1. 套餐咨询时的决策表现(如频繁询问家庭成员意见)
  2. 投诉响应频次与处理结果接受度
  3. 营销电话接听率与产品购买转化率

其中”敏感用户”特指对套餐变更、营销推广表现抵触,或多次投诉服务质量的群体。这类标签将直接影响客服话术设计和营销策略投放。

隐私保护的边界争议

事件引发两个核心法律争议点:

  • 用户画像是否属于《个人信息保护法》定义的敏感信息
  • 运营商是否有权未经明确告知建立用户行为标签

江苏移动在事件曝光后启动内部核查,其客服系统公示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显示,法定的敏感信息仅包含生物识别、金融账户等特定类别,未明确包含用户行为标签。但专家指出,聚合多维度行为数据可能构成间接身份识别风险。

该事件反映出数字经济时代用户画像技术的双刃剑效应。运营商在提升服务精准度的需建立更透明的标签管理机制。约38%受访网友表示接受标签分类以减少骚扰电话,但要求获得数据查看与修正权限。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242208.html

上一篇 2025年3月17日 下午4:43
下一篇 2025年3月17日 下午4:43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