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性营销手段频发
江西电信营业厅工作人员常以「免费升级」「赠送设备」为名吸引老年用户,实际通过话术诱导签订高消费套餐。如景德镇老人被连续电话轰炸后,将原128元套餐更换为含隐性收费的149元套餐,导致每月额外增加54元支出。更有案例显示,业务员利用老年人对流量概念不清的特点,将4G无限流量套餐替换为超出收费的5G套餐,直接引发月费翻倍。
合约条款隐瞒成常态
运营商在签约过程中普遍存在三大违规操作:
- 未明确告知合约期限,浮梁县用户因光猫安装被捆绑三年239元套餐
- 未解释违约金计算规则,有用户发现需支付1080元设备违约金
- 通过快速操作规避告知义务,泸州案例显示业务员直接代老人回复确认短信
信息不对称加剧矛盾
电信企业利用老年群体数字鸿沟,通过专业术语包装消费陷阱。调查显示:
- 65%的投诉涉及「全能包」「iTV费用」等模糊收费项目
- 82%老年用户无法理解「达量降速」「副卡共享」等技术条款
- 业务员常以「系统推荐」掩盖套餐升级的商业目的
维权路径存在多重阻碍
用户投诉后常遭遇「踢皮球」式处理:九江用户经历26天投诉仅取消部分合约,南昌案例显示客服以「签字合同有效」推诿责任。更严重的是,景德镇电信部门直接宣称「乱收话费不退,投诉也内部处理」,这种体制性维权障碍导致23%的投诉者最终放弃追偿。
江西电信套餐投诉本质是商业伦理失范与监管缺位的叠加产物。需建立老年消费特别保护机制,强制要求套餐变更需监护人确认,同时应将电信合约纳入消协格式条款审查范围,从制度层面遏制「银发收割」现象。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242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