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促销手段不透明成导火索
琅溪营业厅的营销活动中普遍存在套餐内容表述模糊现象。例如业务员通过”免费送宽带””套餐升级”等话术吸引用户,但在合同细则中隐藏最低消费年限、违约金条款等关键限制条件。更有用户反映,促销电话中承诺的”优惠套餐”实际办理后,原有赠送流量和话费抵扣被单方取消,导致实际支出不降反升。
- 模糊套餐变更规则:新套餐覆盖原优惠却不主动告知
- 夸大网络覆盖范围:实际使用体验与宣传存在偏差
- 隐瞒业务开通事实:用户不知情情况下新增收费服务
二、用户权益受损的典型案例
2025年2月发生的”89元套餐争议”具有代表性:用户原本办理的19元/月套餐在未经明确确认的情况下被变更,且绑定开通了云盘等增值业务。更令人质疑的是,用户维权过程中竟出现疑似假冒消协人员介入调解的异常情况。类似事件还包括:
- 老年用户被诱导办理高价流量套餐,手机却为2G功能机
- 点击招聘信息后自动开通29元/月增值业务
- 花呗分期还款承诺与执行条款存在重大差异
三、监管责任与改进方向
从法律层面分析,这类营销行为已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关于商业宣传真实性的规定,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的知情权保障条款。用户维权时应注意:
- 全程保留通话录音和业务单据
- 明确询问套餐变更的附加条款
- 及时向工信部提交书面投诉
联通公司亟需建立透明的套餐公示制度,同时在电话营销环节增加关键信息二次确认流程。监管部门应要求运营商提供套餐变更的对比明细表,从根本上杜绝”套餐陷阱”。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259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