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话术诱导与信息误导
多地案例显示,移动营业厅工作人员常以“升级套餐”“绑定宽带优惠”等话术向老年人推销高价套餐。例如有用户发现,家中老人手机仅支持4G网络,却被开通了5G服务套餐,且每月费用高达89.6元,实际通话和流量使用均为零。业务员在电话营销中甚至承诺“免费试用”“随时可改”,但实际变更套餐时却设置重重障碍。
二、违约金限制与解约障碍
消费者在要求更换低价套餐时,常被要求支付高额违约金。有案例显示,营业厅以“系统无权限”为由拒绝办理套餐降级,即便用户发现套餐内容与宣传不符,仍需支付合约期内的全额费用。这种强制绑定行为明显违反工信部关于“不得限制用户选择套餐”的规定。
- 以合约期未满为由收取违约金
- 线上渠道隐藏低价套餐选项
- 副卡绑定等附加服务限制
三、数字鸿沟下的认知差异
老年人普遍存在套餐内容理解障碍:70%的投诉案例中,用户表示父母对增值业务(如视频会员服务)完全不知情。移动公司未建立有效的服务确认机制,流量提醒短信常被其他营销信息淹没,导致老人难以及时发现异常扣费。
四、企业考核与监管缺失
营业厅的业绩考核体系成为重要推手。内部数据显示,某些区域高价套餐办理量直接与员工奖金挂钩,这导致业务员倾向于向辨别能力较弱的老年群体推销高毛利产品。尽管陕西省通信管理局曾对类似事件要求整改,但全国性监管措施仍显不足。
琼海移动营业厅诱导老人办理高价套餐的现象,本质上是企业利益驱动与监管缺位共同作用的结果。需建立老年人专属套餐审核机制,强制要求营业厅对65岁以上用户办理高价套餐进行二次确认,同时完善工信部投诉平台的响应效率,才能从根本上遏制此类消费陷阱。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259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