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251新型诈骗手法解析
2025年初某电信营业厅通报的251号案例中,诈骗分子利用AI换脸技术伪造营业厅客服形象,通过视频通话引导用户开启共享屏幕功能,在获取银行卡信息后30分钟内完成资金转移。此类新型诈骗结合了生物识别伪造、实时监控和社交工程三大特征,受害者损失金额最高达50万元。
电信诈骗四大常见类型
- 共享屏幕诈骗:以业务办理为由诱导开启远程控制功能
- AI换脸诈骗:伪造亲友/客服形象实施视频诈骗
- 虚假投资理财:假借金融机构名义承诺高额回报
- 钓鱼红包链接:伪装官方活动植入木马程序
五步防范策略
- 验证通话对象身份,要求视频中人物做出指定动作
- 关闭智能设备默认共享权限,禁用不明来源的远程控制
- 设置银行账户分级限额,大额交易启用双重验证
- 安装官方反诈平台APP,实时更新诈骗特征库
- 定期参加反诈培训,了解最新技术防护手段
遭遇诈骗后的应急措施
立即拨打银行客服冻结账户,保存通话记录和转账凭证,10分钟内前往公安机关报案。通过营业厅绿色通道申请通话溯源,配合网络安全部门进行电子证据固定。建议每季度更新支付密码,启用生物识别+动态口令双因素认证。
新型电信诈骗已形成包含信息收集、技术伪造、资金转移的完整犯罪链条。防范关键在于建立事前预防-事中识别-事后追溯的全周期防护体系,通过技术手段与用户教育的双重防护,可将诈骗成功率降低76%。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263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