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费变网贷?营业厅诱导消费谁担责

近年来电信营业厅诱导消费者将网费转为网贷的纠纷频发,暴露出运营商营销失范、金融平台审核缺位、监管存在盲区等问题。本文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责任主体,提出建立跨界监管机制、规范营销行为等解决方案。

事件背景:网费变网贷的灰色操作

近年来,多地消费者在办理宽带业务时遭遇“网费变网贷”的消费陷阱。例如郑州高先生在营业厅办理年费宽带时,工作人员以“优惠套餐”为名,将其网费转为网贷分期还款,导致其征信记录受损。类似案例中,运营商常通过以下方式诱导消费

  • 模糊表述金融产品性质,将网贷包装成“信用额度”或“分期优惠”
  • 利用消费者对签字文件缺乏警惕性,混合签署业务协议与网贷合同
  • 以赠品为诱饵,掩盖实际涉及第三方金融平台的操作

责任划分:多方主体难辞其咎

运营商层面:营业厅为完成业绩指标,默许工作人员隐瞒网贷实质,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关于知情权的规定。部分工作人员甚至在消费者不知情时操作其手机完成网贷申请流程。

网贷平台层面:金融平台对合作方审核不严,未建立有效的风险提示机制,导致消费者在非自愿情况下被开通信贷服务。

监管层面:通信与金融监管部门存在协同监管盲区,对跨界消费金融产品的合规性审查滞后。

解决路径:如何避免消费陷阱

  1. 强化行业监管:建立通信业务与金融产品的防火墙机制,要求运营商明确披露合作金融机构信息
  2. 规范营销话术:制定标准化服务流程,禁止使用“信用额度”等误导性表述
  3. 完善投诉机制:设立跨部门联合处理通道,对涉及金融欺诈的投诉优先处置

消费者办理业务时应保持警惕,仔细核对合同条款中的金融属性说明,拒绝提供非必要的生物识别信息。

“网费变网贷”事件暴露出现行监管体系对跨界消费场景的应对不足。需通过立法明确运营商与金融机构的责任边界,同时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方能从根本上遏制此类诱导消费乱象。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276024.html

上一篇 2025年3月18日 上午6:34
下一篇 2025年3月18日 上午6:34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