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靓号协议纠纷的核心争议
联通靓号协议纠纷主要表现为运营商未履行充分告知义务,用户在不知情情况下被绑定长期低消合约。典型场景包括:网上激活流程未突出显示协议条款、工作人员口头承诺与书面合同不符、未对格式条款进行显著标识等。部分案例显示,用户在收到手机卡后通过默认勾选方式签署协议,实际未获得条款解释说明。
二、消费者维权的法律依据
三、用户可采取的救济途径
- 向工信部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提交书面申诉
- 通过消费者协会发起集体诉讼,主张格式条款无效
- 收集激活过程录像、通话录音等证据申请仲裁
- 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欺诈经营行为
四、企业责任与行业规范建议
运营商应当完善电子签约流程,对靓号协议实施二次确认机制,在合同文本中使用加粗变色字体标注关键条款。建议建立号码分级公示制度,通过官网公示不同等级靓号的资费标准与协议期限。行业协会需制定统一的协议范本,明确最低消费金额上限与合约解除规则。
解决靓号协议纠纷需要构建多方协同机制,用户应当提高电子签约风险意识,及时保存网页截图、短信记录等证据。监管部门需加强对运营商格式合同的备案审查,推动建立电信服务协议示范文本制度。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281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