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背景与典型案例
近期多地出现运营商营业厅违规操作事件,消费者在办理补卡、新开卡等业务时,遭遇个人信息被冒用办理副卡或增值业务。典型案例包括:
- 湖景营业厅在客户办理补卡时,擅自开通两个额外号码
- 河南用户发现名下存在未授权的移动卡,产生欠费纠纷
- 线上办卡流程被线下营业厅截单,激活后发现套餐不符
个人信息冒用三宗罪
此类违规行为主要呈现三大特征:
- 隐蔽操作:利用人脸识别等验证环节,在客户不知情时完成业务办理
- 利益驱动:业务员为完成绩效指标,擅自开通付费业务
- 责任推诿:运营商常以”经销商行为”为由推卸监管责任
维权路径指引
遭遇冒名办卡可采取以下措施:
- 立即通过运营商官方渠道查询名下所有号码
- 要求营业厅出具业务办理的签字凭证及监控录像
- 向通信管理局提交书面投诉并申请号码注销
- 涉及金额较大时可向公安机关报案
法律保护依据
运营商应当加强内部监管,建立业务办理双录系统(录音录像),对于违规办理的业务需执行先行赔付原则。消费者需定期通过工信部一证通查平台核验名下号码,发现异常应立即固定证据,通过行政投诉与司法途径维护权益。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288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