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服务承诺与用户预期的鸿沟
中国移动等运营商长期以”沟通从心开始”为服务承诺,但在实际业务场景中,用户频繁遭遇套餐升级陷阱、资费不透明等问题。典型案例显示,老年用户在不知情情况下被诱导办理高价套餐,客服系统对投诉诉求采用踢皮球式处理。这种承诺与实践的严重背离,直接导致用户对营业厅基层员工老杨等服务人员的信任危机。
二、流程标准化与服务人性化的矛盾
运营商制定的服务规范存在显著缺陷:
- 身份验证流程僵化,要求行动不便老人必须现场办理业务
- 套餐变更流程存在时间陷阱,生效周期设置损害用户权益
- 投诉处理流程未建立有效闭环,8天投诉无果事件频发
这些制度缺陷使得老杨等基层员工在服务过程中陷入”执行规则即伤害客户”的困境。
三、考核机制引发的服务变形
运营商内部管理存在以下结构性矛盾:
- KPI考核偏重新增用户数,忽视存量用户服务体验
- 营销任务与服务质量指标存在根本性冲突
- 员工培训体系重话术轻实操,导致服务承诺难以落地
这种机制下,老杨等员工被迫将70%精力投入营销任务,仅有30%时间处理真实服务需求。
服务承诺屡遭质疑的本质,是运营商商业模式与服务伦理的结构性失衡。要重建用户信任,需从考核机制改革、服务流程再造、员工赋能培训三方面进行系统化改进。运营商可借鉴”银发服务队”等创新实践,建立差异化服务体系,真正实现服务承诺与用户体验的统一。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297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