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背景:预存承诺变扣费陷阱
2023年1月消费者在洛阳鑫源大厦移动营业厅办理副卡时,被告知预存120元可享2-3年月租减免。实际操作中费用被拆分为12个月分摊扣款,且额外绑定生活服务会员业务,导致截至2025年仍持续扣费。此类案件并非孤例,同类预存陷阱在2024-2025年间呈高发态势,涉及话费返还、套餐升级、副卡绑定等多种形式。
套路解析:三大常见欺诈模式
- 预存分摊陷阱:将预存款拆分为长期分摊,实际形成持续扣费。如案例中120元预存被拆为12个月扣款,且未说明后续收费规则
- 隐藏条款绑定:通过赠送礼品、流量包等诱导开通增值业务,消费者误以为免费实则形成长期合约
- 冻结资金话术:要求通过支付宝/微信冻结账户资金,以套餐优惠为名变相提高消费门槛
类型 | 话术特征 | 实际后果 |
---|---|---|
预存减免 | “分摊返还””到期自动取消” | 形成持续性扣费 |
礼品赠送 | “保持正常使用即可” | 绑定高额套餐 |
消费者如何应对
- 办理时要求书面确认优惠条款,特别注意标注”自动续约”等字段
- 每月核对账单明细,重点关注”增值服务费””业务功能费”项目
- 遭遇纠纷时通过工信部投诉平台维权,避免与营业厅直接纠缠
行业监管亟需加强
当前通信行业存在营销话术标准化缺失、电子协议透明度不足等问题。建议建立套餐变更二次确认机制,强制要求营业厅公示预存活动的完整资金流向,并将合约期内资费变更纳入失信惩戒范畴。
鑫源营业厅事件暴露运营商营销体系的结构性漏洞,消费者需提高契约意识监管部门应建立套餐变更追溯机制,对存在诱导签约的营业网点实施熔断管理,从根本上遏制预存陷阱的蔓延。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312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