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电信营业厅服务为何扎根边疆十年未迁?

马兰电信营业厅在边疆坚守十年,源于守护通信生命线的使命担当、极端环境淬炼的服务韧性以及胡杨精神传承。通过移动驼队巡检、双语服务等创新模式,构建起军民融合的通信防线,成为边疆数字化进程的重要基石。

一、使命担当:守护边疆通信生命线

在祖国西北边陲的马兰镇,电信营业厅的橙黄色标识如同沙漠中的胡杨,十年如一日地扎根于此。这里地处戈壁腹地,昼夜温差达30℃,冬季最低气温突破-40℃,但电信人始终将“信号维稳重任在肩,守护通信使命在前”作为行动准则。正如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电信铁军在大雪天集体抢修线路,马兰团队同样以“故障就是命令”的响应速度,保障着边防部队、牧民定居点和能源基地的通信畅通。

马兰电信营业厅服务为何扎根边疆十年未迁?

二、破茧而生:极端环境淬炼服务韧性

面对特殊的地理环境,马兰电信形成独特的服务模式:

  • 移动服务驼队:仿效新疆传输局王小江团队,定期深入牧区开展设备巡检
  • 双语服务窗口:配备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员工,解决少数民族群众通信需求
  • 应急通信体系:建立覆盖300公里半径的卫星电话支援网络

这种因地制宜的创新能力,使其在沙尘暴频发、人口分散的边疆地区建立起不可替代的服务价值。

三、精神传承:十年坚守背后的信念密码

从首任站长带领团队徒手架设基站,到90后青年主动申请调岗边疆,马兰电信人用行动诠释着“胡杨精神”的内涵。他们像新疆建设兵团的戍边人般,将个人理想融入边疆发展:

  1. 建立“电信戍边”师徒传承制,培养本地技术骨干
  2. 联合边防部队开展光缆巡护,构建军民融合防线
  3. 开发藏汉双语自助终端,获评自治区民族团结示范单位

这种精神传承,让营业厅成为边疆数字化进程中的永恒坐标。

马兰电信营业厅的十年坚守,既是通信央企履行社会责任的生动实践,也是新时代边疆建设者精神图谱的微观呈现。从保障基础通信到赋能智慧边关,他们用信号编织起民族团结的纽带,以技术浇筑着边疆稳定的基石。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321086.html

上一篇 2025年3月19日 上午7:04
下一篇 2025年3月19日 上午7:04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