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收费周期调整引发争议
2025年初,上海东方有线用户陆续收到缴费通知单,计费周期由传统的半年制改为跨年连续计费。例如某用户账单显示计费周期为2020/11/26至2021/11/30,与往年12月31日的固定截止日期存在冲突,导致用户质疑存在重复收费。更值得关注的是,运营商强制要求通过指定链接缴纳全额276元,不接受部分抵扣账户余额的操作,这种单方面变更合同条款的行为引发消费者强烈不满。
二、费用对比凸显定价矛盾
当前上海有线电视基础套餐月费达26.5元,年费突破318元,而市场竞品呈现明显价格优势:
- 中国移动/电信IPTV:10元/月,含回看功能
- 网络电视盒子:免费基础内容+点播付费
- 中国广电:15元/月(促销期间)
用户实测数据显示,部分家庭有线电视开机率不足每月2次,单次使用成本高达60元,性价比劣势显著。
三、用户投诉暴露服务短板
2024年批量投诉案例显示,运营商在服务环节存在三大问题:
- 未主动告知套餐外增值服务收费明细
- 账户余额处理规则不透明
- 用户数据查询流程复杂(需提供两年通讯记录等证明)
有消费者反映,即便提供完整不在场证明,客服仍以”系统设定”为由拒绝退费,这种处理方式加剧了信任危机。
四、政策机制与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
定价机制方面,有线电视仍受计划经济残留影响:各地物价局基于区域经济水平制定基础收视费,上海作为特大城市采用最高档定价。但市场监管总局2024年消费调查报告指出,79%的用户认为现行定价未体现技术成本下降趋势——数字信号传输边际成本趋近于零,高清节目年运营成本估算仅50元。
面对IPTV低价冲击,有线电视既受制于国企的公益属性无法大幅降价,又难以突破传统业务模式创新增值服务,陷入市场份额持续萎缩的恶性循环。
上海有线电视收费争议本质是垄断体制与市场经济的碰撞,需建立价格听证机制增强透明度,同时借鉴电力、燃气等行业的三档计价模式,推出按需付费套餐。只有打破”一刀切”收费模式,才能在这场客厅争夺战中重获竞争力。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76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