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背景与投诉概况
近期东昌路联通营业厅被多名用户投诉未经授权开通增值业务,主要表现为在未明确告知或取得用户同意的情况下,通过电话营销诱导、系统默认勾选等方式擅自添加收费项目。消费者往往在查询账单时才发现异常扣费,涉及业务包括5G升级包、TV点播等增值服务。
- 2025年1月:用户收到19.9元加油包开通短信,营业厅未验证身份直接办理
- 2024年10月:用户发现存在长达7年的”低消补收”隐藏扣费
- 2025年1月:客服电话推销未明确说明资费,用户被动开通流量包
绩效考核驱动的违规操作
内部管理制度缺陷是导致该现象的重要原因。代理商和营业厅员工为完成销售指标,采取以下违规手段:
- 电话营销中模糊业务性质,将收费项目包装成”免费体验”
- 利用系统漏洞绕过二次确认流程,直接完成业务开通
- 针对历史用户批量添加”低消补收”等补偿性收费项目
此类操作往往伴随着不完整的服务记录,部分业务开通时既无短信验证也无纸质协议。
业务办理流程存在漏洞
技术层面的监管缺失助长了违规行为,主要表现在:
- 电话营销渠道缺乏录音存证机制,纠纷发生时用户举证困难
- 业务系统允许无验证码开通特定增值服务
- 账单查询系统仅显示近两年消费记录,隐藏早期违规操作
这些漏洞使得营业厅可通过”时间差”策略规避监管,部分投诉因证据不足难以追溯。
消费者维权难点分析
受影响用户面临多重维权障碍:
- 举证责任倒置:用户需自行提供非本人操作证明
- 投诉闭环缺失:线上投诉被单方面标记为”已完成”
- 赔偿标准模糊:退费处理为主,惩罚性赔偿难以落实
尽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明确经营者欺诈行为需承担三倍赔偿,但实际执行中运营商多采用”退一拒三”策略。
东昌路联通营业厅事件暴露通信行业普遍存在的服务伦理缺失与技术监管漏洞。根治该问题需要建立营销行为溯源机制、完善电子协议签署流程,同时监管部门应要求运营商提供全周期消费记录查询功能。消费者需提高账单审查频率,遭遇侵权时可通过工信部投诉平台主张法定赔偿权益。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78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