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优惠背后的隐藏收费模式
中国联通部分营业厅在推广手机套餐时,常以“免费赠送流量”“套餐升级不加价”等话术诱导用户,实际通过以下方式暗藏收费项目:
- 未经确认自动开通增值服务,如彩铃、通讯助理等,月费4-15元不等
- 套餐变更后仍按原资费扣款,形成双重收费
- 模糊宣传新套餐内容,实际叠加收费项目
二、用户维权困境与典型案例
多位用户反映发现异常扣费后,遭遇多重处理障碍:
- 客服系统无法查询完整扣费记录,仅同意退还近两年费用
- 营业厅推诿称“用户误触订购”,却无法提供开通凭证
- 投诉处理周期长达40小时,历史数据难以追溯
典型案例显示,有用户被连续扣费21个月才察觉异常,涉及金额超500元。
三、法律风险与监管缺失
此类行为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构成欺诈性收费。工信部2018年颁布的《电信资费营销行为规范》明确要求:
- 需明示套餐限制性条件及有效期
- 不得未经同意收集用户信息
- 应保留完整业务开通记录
四、消费者应对策略建议
为防范隐形收费,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 每月核查账单明细,通过官方APP查询订购业务
- 拒接营销电话,线下办理时要求书面确认
- 发现扣费异常立即投诉,要求现金赔偿而非话费抵扣
- 定期通过工信部渠道申诉维权
运营商应停止利用信息不对称牟利,建立透明的资费公示系统。消费者需提高警惕,监管部门更应加强违规处罚力度,共同维护电信市场秩序。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91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