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误导现象屡禁不止
近年来平安人寿惠州营业厅频繁被曝存在系统性销售误导行为。仅2024-2025年间,涉及该机构的投诉就包括强制员工自购保险、隐瞒合同条款、伪造客户签名等违规操作。有消费者反映,在未完整阅读保险合同的情况下被诱导签字,事后发现保障范围与宣传严重不符。
违规手段的典型模式
- 信息隐瞒:业务员刻意不告知退保损失率、续保扣款规则等关键条款,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
- 虚假承诺:以”保单贷款零利息”、”到期全额返还”等话术误导投保,实际运作中存在隐形费用
- 流程违规:代客户操作电子设备完成投保,规避双录监管要求
时间 | 事件 |
---|---|
2024-12 | 虚假宣传百年后14万赔付承诺 |
2025-01 | 教育基金误导销售曝光 |
2025-02 | 强制续保投诉集中爆发 |
消费者维权困境剖析
维权过程中普遍存在证据收集困难的问题。业务员多采用口头承诺方式规避书面责任,且保险公司常以”业务员已离职”为由推诿。更有消费者遭遇退保时被告知需扣除80%本金,与销售时”随时可退”的承诺形成强烈反差。
行业整改的迫切呼声
- 建立销售行为回溯机制,强制保存全流程沟通记录
- 完善保险销售资质认证体系,提升从业人员专业门槛
- 推行电子合同二次确认制度,设置投保冷静期
监管部门需强化《保险法》第116条、131条等条款的执行力度,对重复违规机构实施市场准入限制。只有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才能从根本上遏制销售误导乱象。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213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