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宣传话术与真实条款不符
广东多家营业厅存在通过模糊话术包装收费项目的现象。例如某移动套餐宣传“免费获得12个月20G流量”,实际办理后显示为30元欢乐享礼包,且未提前说明次月自动续费规则。类似案例还包括电信星卡套餐宣称“235G流量”,实际因条款互斥导致流量缩水30%。
这种误导性营销呈现三个特征:
- 将收费项目描述为“赠送礼包”或“权益升级”
- 关键限制条款采用小字号说明
- 业务名称与实际内容存在歧义
二、诱导办理与验证码陷阱
部分营业厅工作人员通过以下方式诱导消费者:
- 上门服务时强调“套餐内无额外费用”,却暗中绑定全屋WiFi等增值业务
- 以“福券权益”为名掩盖套餐开通实质
- 要求消费者发送验证码完成业务变更
有案例显示,消费者在发送验证码后,不仅被开通收费项目,更出现原有套餐被误取消的情况。
三、消费者维权困境
遭遇套餐纠纷时,消费者常面临三大障碍:
- 营业厅电话无法回拨,只能通过官方客服层层转接
- 运营商以“用户自主回复验证码”为由推卸责任
- 退订需自行拆除设备或承担违约金
有维权者反映,在投诉过程中出现客服话术不统一、处理时效承诺矛盾等问题,导致纠纷解决周期长达数月。
现有证据表明,广东部分营业厅的套餐宣传存在系统性误导行为,其核心问题在于营销话术与合同条款的实质性偏离。消费者需警惕“免费”“赠送”等话术陷阱,办理业务时应要求提供书面协议,并通过官方渠道复核业务内容。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214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