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模式特征分析
近期出现的”智商充值营业厅”等概念,本质是传统电信诈骗的变种升级,其运作呈现三大特征:
- 虚构科学概念包装骗局,利用”脑力开发””认知提升”等伪科学话术制造焦虑
- 搭建仿冒教育机构网站或APP,伪造资质证书与用户评价构建信任体系
- 采用慢充返利模式,承诺阶段性返还学费并支付”智商利息”
典型案例运作模式
诈骗链条通常包含以下环节:
- 通过社交媒体投放”30天提升30分”等精准广告引流
- 要求学员购买虚拟”智商积分”进行课程兑换
- 初期返还小额”学习奖励金”诱导加大投入
- 系统突然冻结账户要求缴纳”解冻保证金”
识别与防范指南
建议公众采取四重防护措施:
风险类型 | 识别特征 |
---|---|
资质核查 | 无教育部门备案编号 |
支付异常 | 要求向个人账户转账 |
合同漏洞 | 未明确约定退款条款 |
发现可疑情况应立即终止交易,并向法律维权渠道寻求帮助。
法律风险警示
此类诈骗已涉及多重法律风险:
- 参与者可能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 资金流转涉嫌洗钱犯罪
- 平台运营方触犯非法经营罪
2024年深圳某教育科技公司因类似模式被查处,涉案金额达1200万元。
“智商充值营业厅”本质是披着教育外衣的资金盘骗局,其宣称的智能提升效果缺乏科学依据。公众应通过正规教育机构获取培训服务,对任何承诺快速提升认知能力的付费项目保持警惕。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xnnu.com/231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