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 营业厅经理贩卖客户信息为何被判刑?

    本文解析营业厅工作人员因贩卖客户信息获刑的法律依据,通过典型案例说明量刑标准,揭示该类犯罪通过非法收集手机号、验证码牟利的危害性,并从行业监管角度提出防范建议。

    2025年3月18日
    10
  • 营业厅接码转卖:你的手机号正被非法交易?

    本文揭示营业厅员工非法倒卖手机号码的完整犯罪链条,解析接码平台技术黑幕,列举近年典型判例。从法律后果、识别方法、防范措施多维度,提醒公众警惕号码泄露风险,特别强调老年人群体需加强防范意识。

    2025年3月18日
    00
  • 营业厅员工被拘留,涉嫌倒卖客户信息何故?

    本文剖析营业厅员工倒卖客户信息案件的作案特征与法律后果,揭示该类犯罪通过微信接码群非法牟利的产业链条,解读司法机关“刑事+民事+行业”综合治理模式,并提供个人信息防护建议。

    2025年3月18日
    70
  • 营业厅员工擅自转走用户号码是否违规?

    营业厅员工擅自转移用户号码可能构成侵犯商业秘密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企业需通过保密协议、权限管理、合规审计等措施防范风险,该行为将面临刑事处罚与民事赔偿双重法律责任。

    2025年3月18日
    00
  • 营业厅出售他人手机号违法吗?

    营业厅工作人员未经授权出售他人手机号及验证码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将面临刑事处罚及民事赔偿。合法情形仅限于客户授权或运营商正规销售未绑定个人信息的新卡。

    2025年3月18日
    20
  • 营业厅人员开黑卡构成何种犯罪?

    本文系统分析了营业厅人员违规办理黑卡可能涉及的三大罪名:妨害信用卡管理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详细说明各罪名的法律依据与量刑标准,并列举从重处罚情节。

    2025年3月18日
    20
  • 营业厅‘拉新’为何频成判刑导火索?

    近年来多地营业厅工作人员因违规”拉新”频遭刑事处罚,暴露出个人信息滥用、平台规则漏洞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典型判例,揭示该行为的犯罪模式与法律风险,并提出综合治理方案。

    2025年3月18日
    30
  • 苏州营业厅员工倒卖信息为何获刑?

    苏州多家通讯营业厅员工因倒卖客户手机号及验证码获刑,涉案者利用职务便利形成黑色产业链。法院依据《刑法》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条款,对主犯判处拘役至有期徒刑,并推动行业建立双重验证等监管机制,凸显法律惩戒与技术防范并重的治理思路。

    2025年3月18日
    50
  • 移动营业厅出售电话号码违法吗?

    移动营业厅工作人员私自出售客户电话号码属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将面临刑事处罚与民事赔偿。合法号码转让需通过运营商办理正式过户手续,司法案例显示违法者最高可判七年有期徒刑。

    2025年3月18日
    10
  • 湘乡移动营业厅员工贩卖个人信息为何获刑?

    湘乡移动营业厅员工利用职务便利贩卖客户手机号及验证码,通过”拉新接码”灰色产业非法牟利。司法机关依据《刑法》第253条之一,根据涉案金额、信息数量及犯罪情节,对主犯判处3年有期徒刑并从重处罚。系列判决凸显对通信行业内部监管漏洞的司法规制,为公民信息安全树立保护标杆。

    2025年3月17日
    20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